,971年——976年 宋太祖收复南唐,基本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。宋太祖崩。
南唐李煜得知南汉灭亡,惶惶不可终日,上书宋太祖自愿去除国号唐,改称“江南国主”,同时取消宋朝皇帝不直呼其名的礼遇,把自己降为宋朝臣属的地位。
虽然如此,宋太祖也打定主意要灭掉南唐。
972年,宋太祖亲临教船池,举行大型军事演习,检阅水军训练成果。
教船池在开封城外,是宋太祖为训练水军开凿的巨大水池。池内有楼船上百搜。宋太祖挑选精锐部队在此演习水战,准备对南唐开战。
荆南奉命制造千艘战舰。宋太祖要组建一支庞大的水军。
不过因为年景不好,不是旱就是涝,黄河频繁决堤,宋太祖忙于抗灾救灾,一时顾不上南唐。统一南唐之战在两年后才开始发动。
974年,宋太祖以祭天为由招李煜进京。
李煜害怕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,托病不肯从命。宋太祖便以抗旨不尊为借口下令对南唐宣战。
大将曹彬、潘美随即率领十万大军分水陆两路进攻南唐。
李煜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,一直在暗中备战。但是他能做的不过是筑城聚粮缮甲募兵而已。他也想提高南唐综合国力,全面对抗宋朝,怎奈个人能力有限,面对积贫积弱的南唐力不从心。
李煜是个大词人。“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”、“剪不断,理还乱,是离愁,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”、“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”等,这些名句都是来自李煜的诗词。只可惜,李煜对诗词、音乐、书画十分精通,对治国十分稀松。对于像南唐这样已经没落的国家,除非有力挽狂澜的能力才能够使之复兴。但李煜不是那块材料。
南唐佛教兴盛,军民厌战。李煜也笃信佛教,以仁孝治国。但佛拯救得了人心,拯救不了国运。
面对宋军的进攻,南唐毫无招架之力。
曹彬带领水军从荆南出发沿江东下,沿途击败南唐军的拦截,进至采石矶渡口(在安徽马鞍山西南)。潘美率领的陆军早已在江北等候多时。两军在采石矶会合。
李煜派军两万多人反攻采石矶,企图夺回渡口,结果大败而回。
曹彬用竹筏和大船搭成历史上第一座“长江大桥”。潘美率领宋军步骑兵迅速跨过长江直奔南唐都城金陵(南京)而去。
吴越也出兵助战,进攻南唐的常州。
南唐首尾不能相顾。
李煜调集各地军队勤王。各地军队向长江沿线集结并向宋军发起进攻。但是这种零星的攻击对宋军构不成任何威胁。
李煜调集十五万水军向采石矶浮桥发起攻击,企图截断宋军后路让宋军不战自乱。
曹彬率军迎战。
两军水军在江面上展开大战。
战斗中,唐军向江中倾倒桐油,点燃后利用风势发动火攻。眼见一片火海向宋军扑去,宋军就要在烈火中永生。突然风向一转,火海反扑回来。唐军本想火烧赤壁,没想到搞成ZF。宋军趁乱发起猛攻。十万唐军全军覆没。
南唐军队损失殆尽。李煜再无还手之力。
潘美和曹彬合兵一处包围了金陵。
李煜无兵可战只得向宋太祖求和,希望宋太祖高抬贵手放南唐一条生路。宋太祖的回话是:“卧榻之侧,岂容他人酣睡”。
975年,宋军攻破了金陵。
南唐后主李煜打算学习后唐后主李从珂举家ZF,但火起之后又害怕了,改主意投降。
南唐以十九州之地坚持了一年多,终究还是归入宋太祖囊中。
李煜被宋军押回京城汴京(开封)。
“春花秋月何时了,往事知多少。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。 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”
这首传唱千古的名词,就是李煜在汴京被软禁期间写的。但就是这首词,要了他的命。宋太宗赵光义恨他念念不忘故国,叫人把他毒死了。
吴越王在灭唐之战后亲来汴京朝贺。吴越在灭唐战争中配合宋军夹击南唐,立下大功。宋太祖赞赏他的忠心,承诺有生之年绝不动他一根汗毛。
南方大局已定,没有了后顾之忧,宋太祖令潘美三攻太原。可就在潘美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入北汉,北汉坐以待毙之时,宋太祖暴病而死。第三次北伐嘎然而止。复国大业功败垂成。
宋太祖是比后周柴荣更伟大的皇帝。柴荣的伟大在于武功,亲率兵马南征北战,几乎战无不胜。。宋太祖的伟大不但在于武功,统一了大半个中国,他在文治方面也很出色。
宋太祖是一个比较厚道的人,讲究以仁治国。
宋太祖死前立下了祖训:“不准杀士大夫上书言事者;凡柴氏子孙,有罪不得加刑。即使有谋逆大罪,亦不可株连全族,只可于牢中赐死,不可杀戮于市。不遵此训者,吾必不佑之!”
对于进谏的大臣不能杀;对于柴家后人要法外开恩。即使犯了谋反这样的头等大罪,也只能杀掉犯罪的人,不能株连九族,并且只能在牢里悄悄地杀,不能推到街市上公开斩首示众。
他让人把誓言刻到碑上立在他的寝殿,规定每个即位皇帝都要念上一遍作为就职誓言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