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靖难之役”成了一场闹剧。他挑起的“靖难之役”最终“靖难”了自己。明宣宗兵不血刃就解决了他。
明宣宗也比较仁厚,抓住朱高煦之后并没有杀掉他,而是在宫外找了一处房子把他囚禁起来。过了些日子明宣宗念及叔侄之情去看他。没想到朱高煦仍然怀恨在心,手被铐住脚还不老实,一伸脚把宣宗勾了个跟头。宣宗大怒,下令把他处死。
叛乱结束后,明宣宗得知朱高煦在叛乱前打算跟朱高燧联手,给朱高燧去过信。朱高燧虽然没有响应但也没有报告明宣宗。有人建议明宣宗把朱高燧也抓起来。明宣宗没有同意,说三叔并没有反嘛。他让人把大臣和自己的意见转告朱高燧,敲山震虎。朱高燧吓坏了,自愿交出所有兵权表明自己绝不会有造反之心。明宣宗顺水推舟接收了他的军队。
叛乱还牵扯到明宣宗的一位堂叔。明宣宗对这位堂叔就不那么客气了,剥夺了他的王位,将其贬为庶民。
坐稳了皇位,宣宗开始专心治国。
宣宗即位之初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是边患。北边的蒙古人、南边的安南人、西边的吐蕃人、东边的倭人频频挑起事端。
明成祖武力吞并了安南。但是安南人始终不肯屈服,以游击战、丛林战对付明军。明朝损失了大批将士、钱粮也最终不能摆平安南。明宣宗上台后觉得这么一直打下去也没什么意思,看不到取胜的希望,咬牙宣布撤军,放弃了安南。
明朝在安南的遭遇和美国在越南的遭遇如出一辙。美国的“越南战争”打了十几年最终也不得不宣布撤军。不是打不过他们,而是越南人不肯屈服,战争就无法结束。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就得一直投入兵力、物力、精力。战争消耗成为美国沉重的包袱。越南到处是山地丛林,也非常难打。兵力优势、装备优势在这里不容易发挥。
明军从明成祖时期打到明宣宗时期,一直无法彻底征服安南人。明宣宗失去耐心,接受安南讲和,撤销明成祖在安南设置的州县,允许安南以明朝属国的身份继续存在。安南自此独立,退出中国版图。
明宣宗更为关注的是北边。阿鲁台和兀良哈欺负明宣宗年轻,屡屡在边境滋事。明宣宗于是仿效爷爷明成祖御驾亲征兀良哈。
1428年,明宣宗率军北上讨伐兀良哈。
恰逢兀良哈一万多人入侵明朝,明军与兀良哈在喜峰口遭遇。明宣宗亲率三千精兵迎击,“亲射其前锋三人”。明军两翼夹击兀良哈军,“飞矢如雨……神机铳叠发”。“虏人马死者大半”。明宣宗三下五除二就打败了兀良哈。兀良哈一看明宣宗比明成祖还厉害,输得心服口服,向明宣宗投降。
摆平了兀良哈,阿鲁台的日子就难过了。西边瓦剌打他。南边明朝打他。现在东边的兀良哈也开始打他。阿鲁台的实力日渐消耗,最终日薄西山,亡于瓦剌之手。
明宣宗又派兵平定了青海吐蕃诸部及其他边境的少数民族叛乱。明朝的边境终于安静下来。
喜欢中华世纪谈请大家收藏:(www.shudaoge.com)中华世纪谈书岛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