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就是说,海哥是经常从各种送来的剧本当中挑选合适的来拍摄的,对于剧本,他的来源很多。
选择更多,他完全可以选择那些投资规模小的电影,这样,投资人没压力,他自己也没压力。
拍摄的视角小一点,对于他来讲,可能也更容易把握一些。
毕竟,拍摄商业片,他的经验还不足,以往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。
可是,他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孟氏孤儿,还没有正式拍摄,扔进去的钱就已经可以堆起一座金山。
这么多的投资搞出去,就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的退路给堵死了,现在,再去谈要不要纠正一些拍摄上的错误,都是枉然了。
只能硬上。
虽然从演员到观众都觉得,海哥再次拍摄孟氏孤儿是个不明智的选择,但是,既然大家都不看好,海哥又为什么要选择?
难道是他的眼光有问题?
那怎么可能?
海哥也是在电影圈奋战几十年的导演了,什么样的电影,什么样到底题材容易受到观众们的欢迎,他心里清楚的很。
虽然了解,但是,海哥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这样难搞的题材,一个呢,当然是从他自身来考虑,其他的题材,他当真是不擅长。
纵观海哥的电影从业经历,他能够驾驭的题材,实际上比老张还要狭窄。
什么叫做擅长,什么叫做不擅长,恐怕连海哥自己都说不清。
所以,在馒头大扑街之后,他便毅然决然的跳进了史诗电影的坑里,想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。
丝毫不顾及这种题材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。
另外一方面,虽然海哥自己不承认,但排场才是他考虑的首要元素。
想想看,别人老张拍一部电影,动辄都是上亿的投资,一掷千金,挥斥方遒的那个劲头就别提了。
排场大大的,面子也做的足足的。
身为和老张齐名的大导演,别人有的排场,自己当然也要有,要不然不是被业内看不起?
这还怎么混?
不管未来的评价如何,票房成绩怎样,拍摄的时候,最基本的场面也一定要具备。
再说了,海哥也是很会做生意的,这个影视城也有他的投资,就算是电影上不能赚,以后依靠影视城的运营也照样可以盈利。
这是肯定的。
电影啊电影,也是一个磨人的小妖精。
海哥已经做出了决定,把吴迪的戏份一键删光,这就是他对他的终极报复。
从一开始,他其实就是这样计划的。
每每想到吴迪为了拍摄那有限的几场戏,上蹿下跳忙活的样子,海哥就觉得爽得很。
他越努力,海哥的这种爽快指数越高。
可以说,这次拍摄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阴谋,看似之前海哥的态度摆的也挺低的,还亲自上门邀请吴迪参演。
各个方面都表现的很积极,在片场上,海哥对吴迪的要求也不可谓不严格。
乍一看也挺像是个给予演员细心指导的名导的样子。
谁也不会想到,其实,海哥根本就不会把吴迪的戏份放到电影正片里,不管他拍摄的时候有多么的努力。
可以想见,等到正片上映的时候,吴迪的反应会是多么的郁闷,而老张呢?
恐怕连头发都会被气的立起来。
哈哈哈!
想到那样的画面,海哥的心情就舒畅的不行,好像孟氏孤儿的口碑都不重要了。
只要能让吴迪和老张不爽,他就爽的要命,至少,拍这部电影还算是实现了一个目标。
况且,这个伟大的决定,还没有人会发现。
一直到电影上映之前,都会被捂得严严实实的,不会有任何人知道,他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途径。
在孟氏孤儿这部戏当中,本来吴迪的戏份就少得可怜,在电影的前半程,基本上都看不到他出场。
重头戏也就是影片结尾部分的那几场,到时候,就算是剪辑预告片,吴迪不出现,也不会有任何人怀疑。
谁能看出成片根本就没有这么一个人呢?
至于那些辛辛苦苦的群演,他们根本就不在考虑的范围之内,本来这一场戏海哥就有两手准备的。
在吴迪离开的那几天,他还拍好了一场文戏,如果不想让吴迪出镜,那么就可以采用这一部分。
对于电影来说,这其实是很常见的一种拍摄手法。
电影和电视剧的区别也在这里,电视剧因为篇幅够长,主要面对的是全平台的观众,那么,以这样漫长的篇幅,给观众一个明确的结局就是必须的。
但是电影就不同了。
电影作品最终还是需要有点艺术上的追求的,但凡和艺术挂钩,很多东西就不再需要那么明确。
有的时候,指向太明确了,反而成了缺点。
没有艺术性,没有追求,特别是海哥这样的大导演,那是绝对不能拍这种清汤白水一样的电影的。
没滋没味的。
开放性结局是很常见的,就是要给观众一点点想象的空间,要有留白,什么都平铺直叙,那是喜剧片爱情片的格调,普通的剧情片都不会这样拍。
更何况,每一部电影上映之前都要有内部的看片会,那些内部人士也会提出意见,如果不符合他们的口味,或者是他们认为按照目前的情节,上映之后会有什么问题的话,他们就会立刻要求片方修改。
为了应对这种局面,双结局,甚至是三结局的拍摄手法就应运而生了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